現在藥店(藥店貨架廠家)想提升銷量,除了搞活動,送雞蛋、活魚,買贈優惠,代金券,抽獎等等這些誘惑之外好像沒有別的招數了。

這樣做可以,但必須明白這只是一種吸引眼球的手段,隨著藥店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這樣的活動消費者見得多了,效果也就不好了。
藥店智匯的老師曾經對學員藥店周邊商圈的消費者做過一次調查,總結了四條消費者愿意去某家藥店的原因(A藥店指消費者愿意去的):
“
● A藥店的藥好,每次有小毛病去他們家買點藥吃了就能好。B藥店的藥不管用;
很多人一直認為企業的重要資產是店面、商品、資金,但作為藥店來說,最重要的資產其實是顧客大腦認知中的資產,比如:某藥店的藥好、某藥店專業、某藥店讓我放心!(你的藥店也應該做一次顧客認知調查)
這樣的顧客認知資產是怎么來的?由藥店另外一個重要資產決定:藥店店員的專業化服務水平。
現在消費者獲取疾病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百度、微信朋友圈、電視健康講座,都可以很容易看到與自己疾病相關的專業知識。消費者也越來越理性,知道自己要的是健康。這一點藥店人必須認識到。
顧客能否成為你的藥店忠實顧客,最終取決于你的藥店在顧客心中的認知是什么樣的。
現在好的一點是,大多數藥店的經營者們都意識到了專業和服務的重要性!但關鍵是,當藥店老板的又在店員專業培訓上,下了多大的資本和精力?又取得了什么效果呢?

效果差強人意:
“
很多藥店也在培訓,但是店員不愿意學習,不喜歡培訓,因為覺得煩,占用時間!每次培訓都是被逼的!為什么?
因為培訓沒有規律性,全部依賴廠家的產品知識培訓,藥品知識學的再好,沒有專業做基礎,就找不到適合服用這個藥品的人,銷售無從談起。
藥品滯銷,領導開個動員會,定個促銷方案,緊跟著供應商的老師來個產品知識培訓,培訓剛結束每個門店就領到了任務。哎,店員真的也很不容易!
成功的人是付出艱辛的,不成功的人永遠覺得那份艱辛是個笑話。改變必須堅持、努力、用心、沒有捷徑!
飯店賣飯都要培訓學習,更何況賣藥?我們還有一份為顧客健康保駕護航的使命!干銷售離不開學習,吃點苦是投資,從藥店營業員轉型為顧客的健康顧問!

學習提升是唯一途徑!很多店員連肝臟在哪邊都搞不清楚,咋賣的藥?
員工自己的親人去藥店買藥,叮囑的最多一句話就是:去藥店后別聽營業員說什么就拿什么!自己看,看藥店貨架最下面的一層藥品!
自己都不能給家人推薦藥品,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不專業的營業員咋給顧客健康保駕護航?
一個藥店一天營業額假如是一萬元,其中百分之六十以上基本都是顧客自己點名要的藥!
通過營業員的專業服務給顧客搭配的藥最多占百分之四十!
現在藥店的店員在利益的驅使下就是一個搬運工和看店的角色,最多再加一個贈雞蛋的角色!

怎么辦呢?
“
也有很多店員努力的學習,但是為什么店員的專業力沒有得到明顯的提升呢?
我們仔細了解了一下,藥店的專業人員占比不到50%,昨天還是一個開實體店,賣衣服褲子的店員,沒有經過系統化的專業培訓,今天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賣藥的店員,又如何能為顧客提供專業化服務呢?
而且大部分店員年齡都過了最佳的學習時間,理解能力、記憶力都明顯下降。這個時候老板又讓他們背說明書、培訓書本的知識,店員能學會嗎?
答案是學不會,即使學會了,在藥店也用不上,顧客也沒時間聽,而且還聽不懂!

一個好的培訓一定有下面4個特點:
“
2、課程通俗易懂的、店員喜歡聽,并且一聽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能提升銷售;
4、最終帶來從單品到品類,在銷售額、客流量、客品數等指標上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