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實體店已成為電商的“重心” 其實在開始的時候,電商是想好好和藥店合作一把的?! ∷幍昱c電商的“蜜月期”始于與阿里健康的合作,2014年10月阿里健康先是在河北的新興搞試點,隨后很快在大江南北全面鋪開,廣結藥店盟友,但后來發現此路難行,
一是醫院處方難以外流,時機未成熟;
二是以“派金”的形式吸引藥店合作難以持久,停止“輸血”后店員積極性下降,“濤聲依舊”?! 〔痪冒⒗锝】蹈鼡Q招數,于2015年10月再度向藥店伸出“橄欖枝”——招收“藥店合伙人”,合作內容除了向藥店提供醫療資源,還提供開店選址、品類規劃、店員培訓、藥劑師咨詢、資金貸款等一系列服務,此舉一出,被其他電商紛紛效仿?!?/p>
藥企一看這是個好招,何況在互聯網+時代不甘落伍,也紛紛向藥店推出自己的app。結果app數量劇增滿天飛,令藥店眼花繚亂,可以挑肥揀瘦。經過互聯網無孔不入的沖擊“洗禮”,有些藥店慢慢明白電商是怎么一回事了,干脆自己做。較量至今,三方仍是混戰局面?! ?/p>
寄厚望于o2o藥品配送,曾經讓電商與藥店以為找到了共同的幸福,但配送問題成為雙方合作的“心結”,盡管這種模式被業內普遍看好,可是目前還處于“燒錢”階段,而且有些電商因遭遇挫折而轉向,短期內難成氣候?! 》N種嘗試之后,電商終于發現,無論利用互聯網打造什么樣的閉環,消費者都是最關鍵的一環。今年以來,藥店零售市場出現了一種新景象:電商開設的實體藥店逐漸增多。近期的代表性案例是就醫160首家線下直營店在深圳正式亮相。就醫160聲稱,將以直營和院外藥房加盟的方式布局線下?!?/p>
從“萬家連鎖”到“碼上有” 比起電商,藥企的“野心”更大?! ?016年,藥企與連鎖藥店合作的活動越來越多,這些活動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通過門店與消費者發生接觸,這樣可以更有效傳播企業的產品、品牌或文化,但這些活動都需要通過連鎖總部、門店,層層下達,問題是想與藥店合的藥廠不只一家,有時張三出價高有時李四提供的條件好,合作不能確保長久,如果能夠直接面對消費者,顯然會得到更理想的效果。
有知情者透露,有某大型品牌藥企想大舉收購藥店,打造自己的終端網絡,只是考慮到一些不利因素而暫時舉棋不定。畢竟,前車之鑒擺在那里,當年那么好的機會,三九集團有實力有投入,卻不能圓“萬家連鎖”之夢,方方面面值得吸取的教訓不少?!?/p>
不過,藥企從未棄掌控終端的嘗試:2014年,陜西一家醫藥企業計劃3年內投入1.6億元,在全國100座城市的消費者贈送“藥箱”,以后期“續藥”的方式進行更低成本銷售;2015年2月的湯臣倍健“二維碼”事件和2016年9月的哈藥“碼上有”事件,都鬧得紛紛揚揚;仁和曾經打算募資12億,收購3000家藥店…… 當然,藥企開藥店也不乏成功者,如天士力集團創辦的天士力大藥房的規模已居沈陽前三。但總體來看,一些擁有一定連鎖規模的藥企都是多年前已打下基礎,如河南的張仲景大藥房、湖南的九芝堂等?,F在想在短期內形成較大的藥店規模,只有借助資本的實力?! 〉菚r過境遷,如今藥店的整合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多數藥店希望通過整合的方式成為一分子,而不是把藥店全部賣掉?!?/p>
“三國殺”將要上演? 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兩票制等一系列政策正在改變醫藥行業整條供應鏈的競爭格局和營銷模式,在這場前所未有的大“洗牌”中,大型藥企的話語權不斷增強。此外,受新醫改、招標等政策影響,越來越多的藥企轉戰otc市場,這就意味著驅使藥企進軍零售終端的動力不斷增強?! ?/p>
藥企進軍零售終端的企圖和一些行動,已經引起部分藥店老總的警覺,并且對與藥企可能在藥店終端爆發的市場爭奪戰有了心理準備。藥企在資本、流通渠道等方面有較大優勢,而連鎖在經營、人才方面見長。經過這么多年與藥店的分分合合,藥企已對藥店的運作有一定的了解,即便進軍零售終端,估計三九連鎖的悲劇重演的可能性較小,但言勝也為時過早?! ?/p>
電商的優勢在其網絡平臺,如前面提到就醫160在推出線下實體店的同時,還著力打造網上藥店——160大藥房,計劃在近一年內著力搭建基礎渠道和營銷團隊,未來3年內將其打造成為國內網上醫藥龍頭企業,預期規模超5億元。不必諱言,電商在這方面的實力非藥店所能及?! ?/p>
互聯網也給藥企帶來切入零售終端的突破口與新希望,如太安堂斥資3.5億元收購了康愛多?! τ陔娚痰倪M攻,為了維價,藥店曾聯手以下架產品相逼,迫使藥廠在電商平臺銷售的產品提價??墒乾F在藥店也轉變思維,從注重防守改為主動出擊,擁抱互聯網。在剛剛結束的“雙十二”集體“瘋狂”,加入支付寶“口碑雙12”行動: 海王星辰、國大藥房、老百姓、大參林等大型連鎖共有超過5000家門店推出5折優惠行動,這在以前簡直不可想象?!?/p>
三者的你來我往,都在發揮自己長處的同時也在學習對方的優點。電商、藥企和藥店的“三國”大戰會爆發嗎?或許這只是一種可能,或許會找到新的共贏之道。結局如何,不妨拭